2016年是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第十年。放眼看这黄金十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从小规模到全球产业规模第二的跳跃式发展。
随着大变革时代的到来,最近三年服务外包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迎来了新的产业风口。面对着服务外包产业技术环境发生的变化,服务外包产业应如何应对与发展?服务外包城市和企业又应抓住什么机遇?
三变:市场变了,环境变了,外包变了
纵观国内市场,2006年GDP增长率是12.7%,十八大之后我国GDP增长率维持7%左右,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服务外包市场,尤其是离岸外包市场的欧美市场萎缩已是不争事实。从数据上看,欧美外包产业的采购数量以每年2%-4%的数量下降,今年欧美市场外包产业规模增长量仅为0.6%。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离岸外包市场形势的趋于严峻。
其次,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服务外包企业的高利润情况不再。数据显示,在这10年中,IT行业人力成本约是2006年的5倍。与此同时,“大物移云”等新兴技术兴起也促使服务外包的产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跨界融合的影响下,服务外包产业一体化趋势也将更加明显。过去几年,服务外包产业大并购不断,如HP并购EDS,戴尔并购毕博和佩罗,施乐并购ACS等系列并购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在终端客户需求变迁下,服务朝着一站式和综合性趋势发展。
“三变”引起传统外包服务模式的终结
市场、环境、外包的变化使得传统外包服务模式的成长机会消失殆尽。随着“大物移云”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变革,服务外包的交易模式、交付模式、服务模式和定价模式都发生了重要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外包,即将业务收入与人员规模挂钩的“卖人头”形式已不适合,取而代之的是云外包服务模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或者生态系统创造竞争优势以获得价值。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界竞争者正在侵蚀传统外包市场,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开始进入到服务外包这个领域,同时也有很多行业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的服务外包企业,其业务边界在不断拓宽。例如阿里云、谷歌、亚马逊等正由互联网企业向新兴云服务领域拓展;IBM在新加坡、美国、中国等地区建立一批云计算实验室和云计算中心,加大服务部门销售云计算方案和服务等。
利用新技术手段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才是我们重新理解的服务外包本质。软件或服务之所以能够被用户购买,是因为用户购买软件或服务的投资回报率(ROI)大于1。在计算这个投资回报率的时候,分子是软件或服务的价格,而分母往往是同样劳动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
从产品和服务角度来看,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必须能够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客户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定制化等一切服务要求。未来企业都将在同样的技术和平台上,为广大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或为单一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服务外包新本质:移动化、云端化与数据资产化
抓住移动、云、大数据这三个新的基础概念和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传统企业IT服务的升级,必将迎来产业的又一次跨越。如何将企业服务实现移动化、云端化与数据资产化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这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十年的产业发展路径,是企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核心趋势来看,当前正是从C端到B端转向的节点,过去二十年互联网企业面向的都是C端,淘宝、谷歌、亚马逊等都是面向C端,而现在产业发展大趋势是面向B端的企业级服务,利用互联网改造B端为企业做服务是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因此,企业级服务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最大机遇。
从国内外数据分析来看,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的渗透率还非常低,即便细微的改变也能撬动巨大的市场。在目前中国市场,面向C端的消费级互联网和面向B端企业级服务的投入比在20:1,这与美国消费级互联网和企业级服务的6:4形成了天壤之别。
在欧美,排名前三的企业级服务公司分别是——做数据库和SAAS服务的甲骨文,做生产流程相关软件的思爱普,以及做CRM管理的SALESFORCE。这三家加起来,一共是3000亿左右的市值。然而中国目前没有超过市值10亿美元的B端企业。预计到2030年,产业互联网在全球将形成15万亿美元,在中国形成3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即2030年产业互联网在中国的规模将是2014年中国网络经济总规模的20倍。因此,从数据来看,未来中国企业端发展空间巨大。
产业环境的变化倒逼服务外包企业转型升级。2016年企业级服务元年,大批资本正在寻找创新型项目投资。如果能够把握当前产业发展大环境,抓住机遇重新理解服务外包的本质,势必迎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